太极诗哲:武式太极拳的重大贡献之一——竖脊“脊不竖,艺无成日”——李逊之命意源头在腰隙,但过于重腰,就容易填腰。于太极拳而言,填腰和义愤
发布日期:2025-04-12 17:04 点击次数:111
武式太极拳的重大贡献之一——竖脊“脊不竖,艺无成日”——李逊之命意源头在腰隙,但过于重腰,就容易填腰。于太极拳而言,填腰和义愤填膺是一样的错误。义愤填膺是气满心胸。填腰是气鼓腰,一样的“在气则滞”,不能灵活。所以胸要空,腰也要空。空才能灵,此即空灵。任督二脉,太极拳练督不练任。功夫在后背,不在前面。而脊,又是督脉的中心。武禹襄写了很多拳论,但留在自己卧室门口每天提醒自己的只有一副对联:“立定脚跟竖起脊,拓开眼界放平心。”可见武禹襄对脊的重视!脊竖起来,才能真正做到支撑八面,尤其是沉肩坠肘。推手遇大力时,不是丢扁,就是顶抗。丢扁,则失沉肩坠肘之撑力,顶抗则上肩。此时,脊一竖,则支撑八面:1.沉肩坠肘的撑劲有了,2.双腿的撑拔劲也有了,3.尾闾中正神贯顶,气贯长虹的精神劲也有了,里里外外,上上下下,整个一个支撑八面的巨人!此时方是接住了劲,才能接劲打劲,旋转由我不由人!再说说接劲。推手不敢接劲,犹如打篮球不敢接球,是不会打,是小孩初学。篮球高手,即使球砸过来,也能轻轻接住黏住,旋转传出。足球也一样,再快再高,旋转再快的球过来也能黏在脚下。由此来看,练太极散手时,练习粘大力快拳并非不能做到!其实,黏劲就是指对大力快拳的接劲,犹如大力射门打在网子里,想跑都跑不出去。接劲,是在竖起脊,支撑八面的基础上,以气全吞!既不是引狼入室,也不是御敌于国门之外。这一点,非常象篮球的双手接球对抛——双掌掌心向外,竖掌接球,回收蓄气,旋腕横掌,竖脊鼓气抛回,球如箭而出!而沾劲如指尖蘸着唾沫沾纸,一沾即起,如蜻蜓点水,是从力侧沾,上下左右皆可,小拇指一沾即起,不信大家可以试试。沾起来之后,要一沾即连,他一走就随。如此,对方劲被调动,身就发飘,拔根无疑。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